建築師事務所政府標案攻略2025:用數據贏得最有利標,含評委分析教學

身為建築師,您的熱情在於創造有意義的空間,而非在標案的迷霧中虛耗光陰。然而,現實是殘酷的:每一個公共建築的機會,都始於一場「最有利標」的競賽。您是否也面臨這樣的困境?

  • 評選像個「黑盒子」:為何設計理念相近,最終得標的卻是別人?評選委員的個人偏好,該如何捉摸?
  • 服務建議書的無底洞:投入數百個小時,與團隊嘔心瀝血製作一份精美的服務建議書,最終卻石沉大海,導致團隊士氣低落。
  • 難以撼動的「關係」:感覺某些機關的案子,總是被那幾家大型事務所包辦,新進或中小型事務所似乎很難有機會。

這份實戰指南,旨在將數據分析的科學方法,導入到充滿藝術性的建築標案競賽中。我們將以一個假設情境,引導您運用 BidAcumen 標案雷達 的數據工具,將主觀的評選過程,拆解為可以客觀應對的策略地圖,讓您的設計才華,能被精準地看見。


策略一:解構業主的「潛在品味」—— 為服務建議書找到破題點

真實痛點: 「我們提出的設計前衛、具備永續性,但業主(機關)似乎不買單。早知道他們這麼保守,我們就換個方向了。」

在動筆畫第一張草圖前,若能了解業主的「品味」與「策略目標」,將大幅提高提案的命中率。

操作指南:用「機關分析」描繪業主輪廓

假設您鎖定了一個「某市立美術館新建工程」的標案。在 BidAcumen 標案雷達 中,點擊該美術館的名稱,進入「機關分析」報告:

  1. 第一步:分析其「DNA」—— 他是創新者還是保守派? 查看 決標方式分析 圖表。如果該機關的案子 100% 都是「最有利標」,且 平均減價率 極低,這代表他們極度重視設計品質與規劃能力,願意為好的設計支付合理的服務費用。

  2. 第二步:追溯其「審美」—— 他過去選擇了誰? 查看 合作廠商 列表。點擊過去幾年得標的建築師事務所,研究他們的建築風格。他們是偏好簡潔的現代主義,還是重視在地紋理的地域建築?這能幫助您判斷該機關的「審美光譜」。

  3. 第三步:洞察其「未來」—— 他的年度 KPI 是什麼? 查看 預算焦點 分佈圖。如果發現該機關近兩年的預算,大量投入在「綠建築改善」或「智慧場館建置」上,這就是一個明確的信號。在您的服務建議書中,就應該將「綠建築標章」或「BIM 導入規劃」作為核心亮點,直接呼應業主的策略目標。


策略二:透視評選委員的「評分尺」—— 將服務建議書客製化到極致

真實痛點: 「評委名單出來了,五個裡面只認識一個。其他四個是誰?他們在乎什麼?我的簡報到底該強調設計理念,還是施工可行性?」

「最有利標」的勝負,往往就掌握在評選委員的手中。理解他們的背景與偏好,是贏得標案最關鍵的一步。

操作指南:用「評委分析」模擬評選會議

假設您拿到了評委名單,其中一位是您熟悉的 A 教授,一位專長為「永續建築」的學者。

  1. 第一步:分析已知評委的「DNA」 在 BidAcumen 標案雷達 中,搜尋 A 教授的名字,進入他的「評委分析」報告

  2. 第二步:研究他的「過往判決」 查看 A 教授的 近期參與標案 列表。在他擔任評委的案子中,最終得標的事務所,是否都具備「綠建築」或「智慧建築」的實績?他們服務建議書的視覺風格如何?這就是您最好的參考教材。

  3. 第三步:用「相似評委」預測未知 這是 BidAcumen 標案雷達 的獨家秘密武器。在 A 教授的分析頁面,系統會推薦幾位 相似評委。點擊他們,您可以查看該評委的評分歷史,以及哪些廠商在此評委下勝選過。

策略推導: 透過這個分析,您可以做出一個高機率的推斷:這次的評選會議,將會是一場對設計理念與永續價值的深度對話。因此,您應該立即調整您的服務建議書,將「綠色建材的選用」、「建築生命週期的碳足跡分析」等內容,放到最重要的位置,並由事務所中最擅長論述的建築師擔任主要簡報者。

  1. 第四步:用「對決分析」檢視與對手的勝率 在「廠商分析」功能中,選擇您的事務所,再選擇您在該案中預期的主要競爭對手 B 公司,進入 對決分析 頁面。您可以查看過去所有與 B 公司正面對決的標案。更進一步,您可以篩選出那些由「學者型」評委佔多數的標案,看看您對 B 公司的歷史勝率如何。如果勝率偏低,就必須警惕,並思考這次的提案是否有足夠的差異化。

策略三:優化事務所的「投標產能」—— 告別無效努力,專注致勝提案

真實痛點: 「事務所不大,人力有限。花了一個月準備 A 案,結果 B 案的機會就只能放掉。我們永遠在救火,無法策略性地選擇案子。」

對建築師事務所而言,最寶貴的資源就是「時間」。將時間花在對的案子上,是提升經營效率與得標率的核心。

操作指南:建立你的「機會過濾與管理系統」

  1. 第一步:用「個人戰情室」建立監控頻道 將您最關注的幾個機關(例如:國美館、北市都發局)設為 追蹤機關。每天早上只需打開「個人戰情室」,看一眼「國美館」頻道有沒有新案訊息。從「被動尋找」變成「主動接收」,徹底解放你的時間。

  2. 第二步:用「標案詳情」快速篩選 看到新案後,利用「標案詳情」頁快速判斷其價值。如果發現「規劃設計服務費」佔「工程總預算」的比例過低,或「規劃時程」極不合理,就可以在五分鐘內決定放棄,避免團隊投入無效工時。

  3. 第三步:尋找「公告2次以上」的藍海 在「標案搜尋」中,使用 公告2次以上 的篩選器。許多規劃設計案在第一次公告時,可能因需求特殊而流標。第二次公告時,競爭壓力往往較小,是中小型事務所展現實力、累積實績的絕佳機會。


建築師事務所標案常見問題 (FAQ)

Q1: 如何寫出高分的服務建議書?

A1: 關鍵在於「數據化的客製化」。不要只談設計本身,更要回應業主與評委的「隱性需求」。利用「機關分析」了解業主的年度目標(如永續、智慧化),利用「評委分析」洞察評審團的集體偏好(如學術理論、實務經驗),將您的設計方案,包裝成能同時解決「業主KPI」與「評委關注重點」的最佳解。

Q2: 如何分析評選委員的偏好?

A2: 進入 BidAcumen 標案雷達 的「評委分析」功能,查看該評委的評分歷史,以及哪些廠商在此評委下勝選過。

Q3: 小型建築師事務所如何與大型事務所競爭?

A3: 與其硬碰硬,不如「選擇對的戰場」。大型事務所資源多,但可能無法為每個案子都做到極致的客製化。中小型事務所應專注於特定領域(如:舊建築改造、社區營造),並利用數據工具,將對業主和評委的洞察做到最深,用「精準」戰勝「規模」。


標案開發的下一步:與您的數據直接對話

除了上述的數據分析策略,BidAcumen 與 ChatGPT 的整合,讓您能用最直覺的「對話」方式,深入探索標案數據的價值。這不僅僅是聊天,而是將您的標案工作提升到全新層次。

現在,您可以直接對您的 BidAcumen 數據庫提問:

"幫我分析「某市立美術館」的品味,他們過去五年的新建工程,得標的建築師事務所有哪些?他們的建築風格是什麼?"

或者,讓 AI 為您進行深度評委分析:

"分析「A教授」的評委,除了永續建築,他過去還在哪些類型的標案中給出高分?他對「BIM導入」的重視程度如何?"

這個整合,意味著您不再需要手動篩選、交叉比對。從用自然語言解構業主品味,到讓 AI 為您描繪評審團的完整輪廓,所有複雜的數據操作,都簡化為一句話的指令。這讓您的團隊能將時間真正專注於設計創作。


結論:讓好的設計,贏得應有的價值

在公共標案的賽局中,數據分析不是要取代您的創作靈感,而是要成為您最銳利的武器,為您的設計才華找到最合適的舞台,並確保它能被準確地看見與評價。

➡️ 立即開始使用 BidAcumen 標案雷達,為您的下一個設計提案注入數據的力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