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T公司政府標案攻略2025:3大得標策略,破解規格綁標含評委分析
身為專業的資訊服務商,您是否經常感到挫折?明明您的技術更先進、方案更靈活,但政府標案的得標廠商,卻總是那幾家大型系統整合商。您甚至懷疑,那些規格根本就是為他們量身打造的。
您的真實心聲:
- 「規格要求A、B、C三家大廠的產品,我們根本沒代理,怎麼投?」
- 「評審委員都是大學教授,他們真的懂我們系統的優勢嗎?」
- 「我們公司不大,花三個月寫一份服務建議書,沒得標就全白費了,機會成本太高!」
這份實戰指南,就是要教您如何打破這個困局。我們將提供一套專為中小型IT公司設計的數據化作戰方法,以假設情境,一步步引導您如何運用 BidAcumen 標案雷達 的數據工具,破解「規格綁標」的迷思,並將您的技術優勢,精準地呈現在最關鍵的決策者面前。
策略一:避開紅海,在「新技術」與「舊系統維護」的夾縫中找藍海
真實痛點: 「大型系統整合案都是大廠的天下,我們根本擠不進去。」
與其和大型廠商在他們最擅長的戰場上硬碰硬,不如尋找他們「反應不及」或「不屑一顧」的市場。這通常存在於兩個極端:最新的技術應用,以及最傳統的維護案。
操作指南:用「語意搜尋」發掘你的利基市場
在 BidAcumen 標案雷達「標案搜尋」頁面,專注於兩類關鍵詞:
-
搜尋「新興技術」關鍵詞:
- 搜尋詞:
「零信任網路架構導入」、「機關導入LLM大型語言模型」、「碳盤查系統SaaS服務」 - 策略: 大型系統整合商的轉身通常較慢,對於這些全新的、預算規模尚不大的新興技術案,他們可能還在評估,或是看不上眼。這正是技術型新創與中小型公司切入市場、建立「專家」形象的最佳時機。
- 搜尋詞:
-
搜尋「舊系統維護」關鍵詞:
- 搜尋詞:
「機房維運服務」、「既有網站系統維護」 - 策略: 對大廠而言,沒有新系統建置、只有單純維護的案子,利潤較低,他們投標的意願也相對不高。但對中小型公司而言,這類案子能提供穩定的現金流,且是與機關建立長期信任關係的絕佳「敲門磚」。
- 搜尋詞:
策略二:逆向工程「規格綁標」,將劣勢轉為優勢
真實痛點: 「規格書要求具備Cisco、Oracle、Microsoft三張證照,還要是這三家的合作夥伴。這根本就是寫給特定廠商的,我們連投標資格都沒有!」
這確實是普遍的困境。但與其直接放棄,不如用數據「逆向工程」,理解規格背後的原因,並從中找到突破口。
操作指南:用「機關分析」看穿規格背後的秘密
假設您看到一個「某大學智慧校園系統」的案子,規格要求與該校既有的 Cisco 網路及 Oracle 資料庫完美整合。
-
第一步:調查該機關的「IT資產」 進入該大學的「機關分析」報告,查看過去五年的
合作廠商列表與決標案。您可能會發現:- 該校的網路核心設備,在三年前由「A系統整合商」以 Cisco 產品得標建置。
- 該校的校務系統資料庫,在五年前由「B系統整合商」以 Oracle 資料庫建置。 洞察: 這份規格並非「綁標」,而是完全基於該校的「歷史IT資產」。業主的需求很單純:新系統不能與舊有的昂貴投資衝突。
-
第二步:重新定義你的「價值主張」 了解原因後,您的策略就清晰了。在服務建議書中,您不該迴避這個問題,而應主動出擊:
- 錯誤的說法: 「我們沒有 Cisco 或 Oracle 的認證。」
- 正確的說法: 「我們的解決方案採開放式架構與 API-First 設計理念,能完美兼容貴校現有的 Cisco 與 Oracle 環境,避免未來被單一廠商鎖定 (Vendor Lock-in) 的風險。相較於封閉式系統,我們的開放架構能為貴校在未來系統擴充時,節省至少 30% 的整合成本。」
透過這個視角,您成功地將「不符合規格」的劣勢,轉化為「避免廠商鎖定、更具長遠效益」的獨特優勢。
策略三:客製化你的服務建議書,讓不同背景的評委都為你點頭
真實痛點: 「評委會有學者、有使用者單位主管、有資訊室主任。我到底該跟誰溝通?技術講多了,使用者聽不懂;功能講多了,學者覺得沒深度。」
一份好的服務建議書,需要像一場精彩的電影,讓不同背景的觀眾,都能看到自己想看的部分。
操作指南:用「評委分析」為你的提案分眾
假設評委名單出爐,有三位代表性人物:資工系的 C 教授、秘書室的 D 主任、資訊室的 E 組長。
-
針對 C 教授(學者):
- 分析: 進入 C 教授的「評委分析」報告,查看該評委的評分標案都是哪些類型的,以及哪些廠商在此評委下勝選過。
- 您的提案: 在服務建議書的「系統架構」章節,您必須畫出詳細的「系統架構圖」、「部署藍圖」,並引用國際權威的技術框架(例如:Gartner 的報告、NIST 的標準),證明您的方案具備理論高度與前瞻性。
-
針對 D 主任(使用者):
- 分析: D 主任是系統的「最終使用者」,他不在乎你的程式碼,只在乎「好不好用」。
- 您的提案: 您需要為他準備一個獨立的「使用者體驗與操作流程」章節,裡面要充滿大量的「系統UI/UX模擬圖」與「操作情境說明」。例如:「當同仁需要申請經費時,只需點擊三個按鈕,即可完成過去需要填寫五張紙本表單的流程。」
-
針對 E 組長(維運者):
- 分析: E 組長未來要負責維護您的系統,他最關心的是「穩不穩定」、「好不好管」。
- 您的提案: 您需要一個「系統維運與資訊安全」章節,向他展示您的「監控儀表板」、「自動備份與災難備援機制」,並提供明確的「服務等級協議 (SLA)」,承諾系統的穩定性與問題回應時間。
資訊服務標案常見問題 (FAQ)
Q1: 如何寫好資訊系統的服務建議書?
A1: 關鍵在於「分眾溝通」。一份建議書至少要滿足三種人:使用者(關心好不好用)、維運者(關心穩不穩定)、決策者/學者(關心符不符合策略、夠不夠創新)。針對不同角色,用他們的語言,呈現他們最在乎的價值。
Q2: 遇到疑似「綁標」的規格該怎麼辦?
A2: 不要立刻放棄。先用 BidAcumen 標案雷達 的「機關分析」去研究該機關的歷史標案,理解規格背後的「歷史因素」。然後,將您的方案定位為「更開放、更具彈性、能避免廠商鎖定」的優勢選項,將規格的限制,轉化為您強調自身優勢的機會。
Q3: IT 新創或中小型公司,如何與大型系統整合商競爭?
A3: 「靈活」與「專注」是您的最大武器。大型廠商產品線廣,但可能無法針對單一客戶做深度客製。您可以專注於某個新興技術領域(如 AI、區塊鏈),或針對特定產業(如醫療、教育)的需求,提出比大廠更深入、更貼近使用者痛點的解決方案,用「深度」戰勝「廣度」。
標案開發的下一步:與您的數據直接對話
除了上述的數據分析策略,BidAcumen 與 ChatGPT 的整合,讓您能用最直覺的「對話」方式,深入探索標案數據的價值。這不僅僅是聊天,而是將您的標案工作提升到全新層次。
現在,您可以直接對您的 BidAcumen 數據庫提問:
"為了破解規格綁標,幫我分析「某大學」過去五年的IT標案,他們的核心網路跟資料庫是跟哪家系統整合商買的?"
或者,讓 AI 為您進行深度分析:
"分析「智慧校園系統」這個案子,摘要它的資安與維運需求,並告訴我評委名單中的 C 教授,他過去在評分時最重視的技術創新是什麼?"
這個整合,意味著您不再需要手動篩選、交叉比對。從用自然語言尋找高價值標案,到讓 AI 為您分析標案的風險與機會,所有複雜的數據操作,都簡化為一句話的指令。這讓您的團隊能將時間真正專注於技術創新與方案設計。
結論:用數據,讓你的技術實力被看見
在政府資訊服務標案的市場,勝利不再只屬於資源最雄厚的人。當您學會用數據洞察客戶需求、破解規格迷思、並與評審有效溝通時,您的技術實力,就能真正轉化為得標的實力。